手機掃一掃

庸、懶、散、慢、亂、浮 武漢大力整治這6個作風頑疾

發布時間:2021-01-13   信息來源:長江日報

堅決打贏作風建設這場硬仗,武漢集中再發力!為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打造“五個中心”,今年,武漢市委庸、懶、散、慢、亂、浮武漢大力整治這6個作風頑疾決定大力整治干部隊伍中存在的庸、懶、散、慢、亂、浮等問題,為此,武漢市紀委監委印發《關于集中治理庸懶散慢亂浮現象促進干部擔當作為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推動打造全國營商環境最優城市、建設現代化大武漢提供優良作風保證。

這6個作風頑疾得“治”

治?“庸”

主要解決甘于平庸、不求上進、本領恐慌,解難題“沒法子”、促發展“缺路子”、做方案“無招數”,身子進了新時代、腦子還在舊時代;缺乏“工匠精神”,工作標準和要求上不求精致極致、因循守舊、安于現狀,滿足于“過得去、一般化、差不多、還湊合”;不敢擔當、不愿負責,只想當官不想干事,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只想攬權不想擔責等問題。

治?“懶”

主要解決工作不積極、不主動,奉行撥一撥、動一動,不撥不動的“算盤主義”;不敢開拓、不愿創新,遇到問題繞著走、碰到矛盾躲著走、看見難點低頭走;缺乏“釘釘子”精神,奉行交辦任務的時候拍著胸脯說“好”,再問時說“時間沒到”,最后來一句“辦不了”的“三部曲”等問題。

治?“散”

主要解決自由散漫、紀律渙散,不服從組織安排,面對任務怕困難、接受任務講條件、執行任務打折扣,合意的執行、不合意的不執行;缺乏大局意識、團結意識,爭長論短、斤斤計較等問題。

治?“慢”

主要解決缺乏只爭朝夕的緊迫感,沒有時限意識,辦事拖拉,效率低下;工作執行力差,爭取上級政策支持和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不積極、不主動,導致惠民惠企政策停在紙上、扶持資金閑在賬上;做事總是“慢一拍”,習慣推諉、不愿補臺等問題。

治?“亂”

主要解決管理制度不健全、工作程序混亂、辦事沒有章法、政出多門,部門間職責權限不清,服務事項出現“真空”,涉及多部門事項不溝通、不協調;在涉及企業重大利益問題上搞“口頭協議”,不嚴格履行法律程序,對已承諾事項不講誠信,新官不理舊賬;對待企業、群眾作風粗暴、故意刁難,甚至徇私舞弊、以權謀私等問題。

治?“浮”

主要解決政策制定不聽取企業、群眾意見,不作深入調查研究,不接地氣、浮在面上、無法落地,配套制度缺失、沒有操作性;對政策執行情況不檢視、不檢查,執行效果差;作風飄浮、脫離群眾,不深入基層、不到一線調查了解情況,習慣于拍腦袋決策等問題。

緊盯12項重點領域抓作風頑疾

◎放管服改革

◎項目落地

◎惠企政策落實

◎容缺審批后跟進監督

◎土地規劃歷史遺留問題化解

◎黑臭水體和劣V類水體治理

◎工程款兌付

◎建筑工地管理

◎城市精細化管理

◎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落實

◎信訪積案化解

◎群眾反映強烈

“六項治理”有重點,有抓手,不泛泛而談?!兑庖姟芬笕懈骷壐鲉挝粓猿謫栴}導向,結合各自職能和干部作風狀況,重點治理這12個方面工作中存在的庸、懶、散、慢、亂、浮等作風問題。

頑疾這樣治

形成一級抓一級、一級促一級的治理效果

《意見》提出,“六項治理”要從市直機關、領導班子、領導干部抓起,通過抓住“關鍵少數”,示范帶動“絕大多數”,形成一級抓一級、一級促一級的治理效果。

深入查擺作風問題,確保全覆蓋無盲區

強調全市各級黨委(黨組)主要負責同志是第一責任人,對各項工作親自研究、親自部署、親自謀劃、親自抓落實,并組建工作專班,深入查擺本區域、本單位、本系統存在的作風問題,確保全覆蓋、無盲區。

切實落實好全鏈條閉環監督機制

各區紀委監委、各派駐(出)機構、各作風巡查組要強化日常監督,組織專項檢查,開展明察暗訪,切實落實好“發現問題——反饋問題——曝光問題——追責問責——整改通報——年底考核”的全鏈條閉環監督機制。

加大典型案件通報力度

《意見》提出,各區、各單位“六項治理”工作情況將納入全面從嚴治黨考評中,對存在問題不整改,或整改不及時、不到位、不徹底,或虛假整改的,扣除相關考評分數。對在整改中存在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堅決嚴肅追責問責,對典型案件加大通報力度。

《意見》強調,對在“六項治理”中發現的問題,若屬勤勉履職、敢于擔當、主動作為,且未違反法律法規的禁止性規定,未謀取私利及造成重大損失和社會負面影響的,要旗幟鮮明容錯糾錯。同時,對誣告陷害行為及時澄清、堅決查處。

找準制約營商環境關鍵癥結 刀刃向內自我革命 聚焦重點環節持續發力

■?著力推進思想解放

■?著力整治工作作風

■?著力提升服務質量

■?著力優化制度供給

■?著力抓好政策落實

“我們必須以對市民和企業負責、對武漢發展負責的態度,直面問題、保持清醒,切實找準制約營商環境的關鍵癥結,刀刃向內、自我革命,聚焦重點環節持續發力?!?

市法院黨組書記、院長秦慕萍:

打造優化營商環境大數據分析監管平臺 推動辦公辦案全流程提速

市法院黨組書記、院長秦慕萍表示,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市法院黨組緊緊以提升辦理破產、執行合同和保護中小投資者3項指標為切入點,對標全國一流城市,刀刃向內,自我革命,認真查找全市法院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短板,采取實實在在的工作措施,推動優化營商環境。

全市法院堅持以信息化為抓手,以網上立案為突破,全方位提升立案便利度,全方位提升司法“用戶體驗”;以推進繁簡分流改革為契機,全方位提升涉企案件審判質效;以規范執行、善意執行為重點,把懲戒違約失信與加強司法人文關懷結合起來,對涉企案件依法慎用強制性措施,最大限度減少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不利影響;以審判管理為抓手,打造優化營商環境大數據分析監管平臺,推動辦公辦案全流程提速。2020年,全市法院審結商事金融案件30303件,一審平均辦理天數22天,處于全國先進水平。武漢法院優化司法流程服務營商環境工作先后入選湖北省、武漢市“十大法治事件”。

下一步,市法院將堅持以企業感受作為第一感受、以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推動全市法院營商環境工作位居全國前列,為武漢法治化營商環境貢獻司法力量。

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張貴達:

減申請材料、壓辦理時限?流程再造讓審批再“瘦身”

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張貴達說,按照“五減五通”的要求,將持續推動流程再造,讓審批“瘦身”再“瘦身”。

目前,市、區兩級行政審批部門已完成3551個政務服務事項對標優化,辦理政務服務事項平均需提交申請材料2.9份,比對標前再減少0.8份,再壓縮率達25.6%;平均辦理時限為3.6天,比對標前再減少2.1天,再壓縮率達26.5%;按事項平均跑動次數約為0.1次,比對標前再減少0.39次,再壓縮率達79.6%;平均辦理環節2.8個,比對標前再減少1.4個,再壓縮率達28.6%。

依托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深入推進“一網通辦”,截至2020年12月底,湖北政務服務網注冊個人用戶538.2萬人,法人用戶38.1萬戶,覆蓋52個市級部門、15個區、174個街道、3285個社區,完成22套國家、省級業務系統、16套市級自建業務系統對接,市、區、街道、社區四級平均上線政務服務事項1939、1630、223、87項,可網辦事項占比達99%。共歸集30億余條數據資源,其中歸集電子證照4499萬本,已實現175類證照在行政審批中應用共享。在戶籍戶政、出境入境、交通交管、社保醫保、稅費辦理、衛生健康、就學養老、住房公積金等領域,140余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全市通辦”,220余項政務服務事項在窗口和自助政務服務終端實現“一張身份證辦成事”;50余項事項在政務服務窗口實現“一事聯辦”。

武漢市城鄉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夏平:

破解拿地后幾個月不能開工?施工圖分段審查

市城建局認真貫徹落實《湖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促進建筑業和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措施的通知》,去年5月制定了促進我市建筑業疫后重振的8條支持性措施,被建設施工企業稱為“黃金八條”。主要內容是取消工程報建環節、簡化施工許可前置條件、下放審批管理權限、縮小施工圖審查范圍、落實資金替代措施、推行工程全過程咨詢服務、明確防疫費用范圍、加大招標支持力度。

例如,其中一條是簡化施工許可前置條件,核心內容是施工圖分段審查,這是一種新的編審同步審批模式。過去,工程建設項目從規劃方案審查通過,到設計單位通過審查機構的審查、領取施工圖設計審查合格意見書,一般至少需要2-3個月的審查時間,許多建設單位拿地后幾個月不能開工建設,資金成本壓力很大。為此,市城建局印發了《市城建局關于進一步推進施工圖聯合圖審改革工作的通知》,明確不再將施工圖審查合格書作為施工許可前置條件,將施工圖部分審查內容納入告知承諾制范圍,對需要進行基坑施工的項目,只需要建設單位出具基坑工程設計專家論證意見或圖審機構的基坑工程設計審查合格意見書,并承諾新建擴建項目在底板施工前應取得“聯合審查告知書”即可。主體施工圖聯合審查后置,可以讓建設項目至少提前2個月時間開工,既保證了施工的基礎安全性問題,又為企業施工圖設計文件修改贏得了時間。

此外,市城建局結合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工作,大力推行行政審批服務全程網辦“零跑動”。2020年,全年工程建設項目審批辦件量不減反增,申報項目超去年同期10%,辦理業務受理件數超去年同期66%,為全市建筑業產值完成超過10600億元作出了貢獻。

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劉濤:

全面實行包容審慎監管?用好涉企行政處罰“三張清單”

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劉濤表示,打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下一步將加大制度供給,釋放更多政策紅利。圍繞市場準入準營“同城同待遇”,繼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落實“非禁即入”政策,無差別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在全市全面推進“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讓市場主體準入即準營;改革住所(經營場所)登記制度,進一步釋放場所資源,促進市場主體增量發展;持續推進“一網通辦”“一事聯辦”“全市通辦”,企業不管在哪個區落地都能享受到同樣的政策。圍繞維護企業權益“同城同標準”,在市場監管職責范圍內,全面實行包容審慎監管,用好涉企行政處罰“不予處罰、從輕處罰、減輕處罰”三張清單,為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留足發展空間;全力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加強公平競爭審查,緊盯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嚴格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加強違規涉企收費檢查,依法保護企業合法權益。

劉濤說,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們要勇當改革尖兵,堅持改革開放不止步;要勇創一流業績,堅持創新發展不停歇。始終以市場評價為第一評價、以企業感受為第一感受,聚力環節最少、辦事最快、效率最高的“三最”目標,推進營商環境革命。

上一個:習近平談嚴明換屆紀律
下一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大事記
在线看a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