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一掃

建好“最后一公里”,提升人民幸福感-集團公司李夢雯

發布時間:2022-05-16   信息來源: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社區是基層基礎,只有基礎堅固,國家大廈才穩固”,“社區是黨和政府聯系、服務居民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強調“把社區建設好,把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目標實現好”,強調“要把更多資源、服務、管理放到社區,更好為社區居民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
       “最后一公里”服務圈,體現了人民最為迫切的生活需求。隨著國內生產總值和經濟水平不斷突破新高,居民對養老、育幼、家政、就醫等生活服務水平需求也在不斷提升。尤其自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以來,社區作為社會治理的最基礎組織,與物業管理相互協調適應,共同承擔起了關愛孤寡、衛生防疫、保護公共環境等社會職能,同時通過滿足居民多方面多層次的生活需求,拉動消費、促進內需,為社會提供更多就業崗位,不僅方便了社區居民,也為更多人提供了生活保障,促進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的“雙贏”。
       “最后一公里”服務圈,體現了我們黨密切聯系群眾的良好工作作風。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人民的需求始終是我們黨努力工作的整體方向與重要內容。通過充分了解人民群眾的生活生產情況,切實感受群眾的冷暖與疾苦,解決人民群眾生活中的痛處,同時派遣黨員干部下沉到各街道社區中,成立黨員先鋒隊,執行防疫、宣傳、關愛孤寡等任務,深入基層,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拉近了與人民群眾“最后一公里”的距離。
       “最后一公里”服務圈,體現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后消除相對貧困的基本要求。2020年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絕對貧困已基本消除,但相對貧困仍舊長期存在,其中相對貧困包括收入、生活狀況、就業、教育、健康、社會保障等多維度。而“最后一公里”生活服務圈建設,就是要求我們集中力量做好最普惠、最基礎的民生建設,補齊公共服務的短板,為居民群眾打造更加便利、舒適的生活圈,大大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和水平。
       城市現代化建設,讓高樓大廈取代了平房小院,讓“互不相識”成為現在鄰里相處最常見的模式。國家住建部已出臺六條《完整社區建設指引》,在政府、居民、市政、社區服務機構、物業、社區志愿者、駐區單位等多方的協調配合下,共同形成建設和諧、文明生活圈最有效的合力,以實現社區治理效用最大化。雖然“最后一公里”建設縮小了居民的出行范圍,卻營造了互幫互助的和諧社會氛圍,拉近了人民與黨、社會企業、社區、志愿者的距離,為建設社會主義文明社會打下最堅實的基礎,讓人民幸福感得到顯著提升。
上一個:已經是最新一個了
下一個:靜待“疫”散人“安”-漢陽造公司田智
在线看a片